2004年全国MPA教育研讨会(第七次会议)简报第三期:第一小组分会场


2004年全国MPA教育研讨会(第七次会议)

 


     

 


第三期:第一小组分会场

 



 




会议时间:2004年7月18日星期日(14:30-16:30)

 


会议地点:南昌大学(北区)行政楼第二会议室

 


会议主题:讨论MPA考试办法及MPA合格评估方案

 


会议主持:齐二石、姚先国

 


内容摘要:

 


本组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是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合格评估方案(以下简称评估方案);二是MPA入学考试改革。

 


一、关于MPA合格评估方案

 


华东师大葛大汇教授首先代表陈永明教授对评估方案谈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如,1[说明],原述改为:“高标准案例教室”是指能够保证利用不少于6间。修改理由为:原具有,非共享之意,一般学校有几十个专业或方向的硕士,MPA不可能单独具有。第9[评分标准]A类,原述改为:平均每人经历1次出国访问、进修、培训。修改理由为:所增加的文字,恰是高校的师资提高的主要手段之一。第12[评分标准]A类,原述改为:参照全日制硕士教学管理,MPA教学管理制度。修改理由为:本“合格”评估,首先要达到该高校研究生院(处)的既有研究生管理的普遍要求;有参照物容易检查;同时体现了评价测量学上的“个体内差异评价”思想。第15.1[评分标准]A类,删除;第15.2[评分标准]A类,原述改为:专家、研究生共同为所选或自编教材评分。修改理由为:自编教材不等同于最好的教材,甚至有时我们有意要避免用自己的自编教材以克服“近亲繁殖”之嫌;选择高质量国内外的教材恰恰是我们倡导跨越式发展的捷径之一。第16[说明],原述改为:案例教学:即为说明原理而设立的事实或情节,并同时具有对该对象的评论或阐述。修改理由为:没有“案例定义”无法进行数额计算;即使如此,也难统计,以后仍须考虑。第19[评分标准]A类,原述改为:三年在校学习课时累计时间六个月以上。修改理由为:此为事实。第20[评分标准]A类,原述改为:经评审人员核实或调整……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85分。修改理由为:各校的学生打分不可比、不等值,要等值有很多但较为复杂的技术。现在这个是最简单的方法,即把“同一评审人员”的审核意见视为“同一被试”的估计,具有同质稳定性。下面第2122题同理。第21条、第22[指标],合并。原述改为:论文选题具有现实针对性、实用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修改理由为:文论结合,是公认的也是现实的评价标准,不可能分离。第24[评分标准]A类,原述改为:专业方向特色鲜明(例如财税方向、教育方向、治安方向等等)。修改理由为:一是原“办学特色”与“创新成果”交叉,权重交叉,不符合测量原理;二是办学方向是一个更大的概念。第24[评分标准]A类,其中的“教材建设”内容,我们认为,实际上包含了第15.1条中的“自编教材”的含义。如此,第15.1条也应该删除。

 


 接下来代表对评估方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MPA师资评估和教材评估两方面上。

 


浙江大学的代表提出自编教材的权威如何定性?是否鼓励每个学校都去自编教材?而有很多代表则提出了师资队伍的质量如何保证?特别是实践导师资格如何界定?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交大的顾建光教授认为,师资和教材这两方面在MPA教育中是最重要的。教材应该评估,无教材无法上课,但考核不是看是否已经有了自编教材,而是看你自编教材的质量如何,看你为MPA教材建设真正作了多少贡献。其次师资方面,他认为,好的导师要具备:1、课要上得好;2、有科研能力;3、对政府部门有咨询能力,能提出真正实用的意见。

 


季明明教授认为上午刘司长对MPA教育现状的批评很中肯,该评估方案制订不容易,下了不少功夫,但须完善。如应该把对“用户”――学员的评估融入到评估方案中去,此外应重视最新案例的教学。在资料方面要有公共信息;教师结构中专职教师一定要有保障;专题讲座与实践不能划等号;MPA论文应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导师在把关论文的实用性方面作用不可替代。最后,他还强调了MPA教育的开展对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是一次重大革命。

 


清华大学的代表认为教材不应强调自编,目前的案例教学还是太少。

 


二、关于MPA入学考试

 


针对这一议题,大家表了一个态,有2/3以上的代表同意进行MPA入学考试改革,并建议专门成立改革小组。

 


最后,夏书章老前辈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各位代表的发言都很中肯。师资、教材的确是大问题,教指委在这两块应研究研究,对待评估方案要慎重、认真。因为评估方案意义重大。


 


                                       记录整理:王 

 


                                           核:刘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