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MPA教育研讨会(第七次会议)
简 报
第三期:第二小组分会场
会议时间:2004年7月18日星期日(14:30-16:30)
会议地点:南昌大学(北区)行政楼第七会议室
会议主题:讨论MPA考试办法及MPA合格评估方案
会议主持:许光建、陶学荣
内容摘要:
下午分组自由讨论,主持人提出了三项议题:一是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合格评估方案;二是MPA优秀论文评审办法;三是MPA入学考试办法的改革。但由于时间关系,代表们主要围绕MPA入学考试办法的改进与MPA评估方案两个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一、关于MPA入学考试办法的改进
代表们说,现行的MPA入学考试办法侧重对知识的测试,较少涉及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这种考试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对有能力但没时间学习的考生不公平。以前制定的MPA入学考试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因此,在当前推行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现行的MPA入学考试办法进行改革。
专家们认为,MPA考试属于非全日制考试范围。在国外,专业性考试和职业性考试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在国内,专业性考试和职业性考试没有本质的差别,因此,MPA入学考试办法可借鉴工程管理硕士入学考试办法。考试内容要体现考生的潜力、能力,少考死的东西。在考试方式上,各高校可自行组织考试,降低成本。MPA入学考试办法的改进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今后的MPA入学考试可尝试实行TCT方式.因为实践证明,TCT可行性强,只不过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MPA项目合格评估方案
学者们普遍认为,对MPA来说,质量是生命线,管理是质量的关键。评估是管理中的重要硬件,制定专业学位MPA评估方案不仅是MPA发展的急需,也有利于整个专业学位评估管理工作的进步,但是现行草拟的评估方案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改进。
1、教学设施方面
有代表认为:评估方案第一条中强调要有“专用案例教室和案例讨论室”,作为一个二级指标不合理,必然导致其利用率低下,不可实现资源共享。也有代表认为,教学设施建设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评估方案第三条中有“足够数量的资料”是一个定性的考虑,评估起来必然难操作。满足MPA研究生使用的图书资料不仅有数量的要求,更要有质量的要求。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有代表认为:评估方案第九条“师资培训”中强调MPA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正确的、有必要的,但仅各学校自身开展研究活动是有限的。有代表建议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培训工作,以便提高全国MPA师资队伍建设。
3、教学管理方面
有代表认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估方案第十、第十二、第十三条都强调有专门的机构、人员、秘书或管理等。而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兼职现象普遍存在,代表建议把“是否有编制”作为一个子评估指标。
4、教学实施方面
有代表认为,评估方案第十五条“教材建设”中突出强调自编教材数量不合理,一方面难于保证质量。另一方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可避免有些高校为应付评估牺牲学生利益。有代表建议,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可以评选出优秀教材,或推荐教材作参考。
5、教学效果与学位论文方面
有代表认为,评估方案第二十三条“论文导师”中强调要有高校和实践导师两方面构成,实践导师是指从事有关公共管理实践的人员,但由于实践中他们工作繁忙,造成学生不易找实践导师,评估指标不切实际。
6、办学特色与其它方面
有代表认为,MPA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公共管理人才,这和政府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关系。评估方案第二十六条中把“与政府合作”放在办学特色指标中不合理,应放在教学实施中更合理。有代表认为:评估方案第二十四条“办学特色”评估标准不明确,例如“国际合作”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才算“国际合作”?
另外,对4月27日“南昌会议修改意见”,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第一,有代表认为:评估方案第二点中“应引起学校重视……”,不作为评估指标是不利于MPA教育发展的。要通过评估促进学科发展,如果学校不重视肯定不利于学科发展的,应把这一条纳入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有代表认为:第三点中“学校不能重复投入……”的提法不合理。MBA同MPA有众多的不同之处,在图书资料、基础设施方面应“加大投入”。
最后,就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有代表提出:要求考生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如何理解“一般”两字?有代表建议应建立统一、规范、合理的标准,公平考试,公平竞争。
记录整理:朱旺力、李荣华
审 核:刘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