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工 作 简 报
(第71期)
2005年12月30日 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2005年工作总结暨2006工作要点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
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完成2005年工作。现将2005年工作总结暨2006年工作要点报告如下:
2005年工作总结
一、 召开四个制度化会议
全国MPA教指委有四个制度化会议,2005年均如期顺利召开,
取得较好效果。
1、全国MPA教指委工作会议。2005年1月12-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中山大学承办。26位委员及一名顾问参加。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三项:①对2005年MPA新增试点院校进行评审(共52所院校申报),评审结果上报国务院学位办;②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合格评估方案》,委托MPA秘书处做进一步的修改;③确定2005年度主要工作。
2、全国MPA教育研讨会。2005年7月24-25日,在兰州大学召开,兰州大学承办。83所MPA试办院校和相关院校共175名代表与会,其中全国MPA教指委委员16名。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五年来MPA教育的经验,交流MPA教育的最新信息。全国MP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纪宝成教授做了《总结经验,再接再励,把MPA教育推向新阶段》的讲话,总结我国MPA教育4个成就,7个共识,提出3个问题(讲话附后)。2006年全国MPA教育研讨会内蒙古大学申办最为积极。
3、2005年(首届)公共管理院长论坛。2005年10月30-31日在浙江大学举行,浙江大学承办。这是国内首届公共管理院长论坛,境内外75所高校,141位代表与会,其中全国MPA教指委委员12人。会议的三个议题是:公共管理学发展的需求和最新走向、公共管理学院发展的成功经验、公共管理人才及MPA培养模式。2006年公共管理院长论坛拟由山东大学承办。
4、2005年全国MPA论坛。2005年12月3-4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武汉大学承办。这是以MPA研究生为主体的活动,目的是加强各校MPA研究生的交流,扩大MPA的社会影响。来自60多所高校的200多名MPA研究生及带队教师,以及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数百名师生参加。论坛的主题是“和谐社会与公共管理创新”,分设6个分论坛,50多位MPA研究生发表论文,教师点评。论坛期间,武汉大学与中山大学MPA进行一场“高薪能否养廉”的公开辩论赛,著名专家余潇枫、唐贤兴现场点评,是一场精彩的MPA观摩课和案例教学。经会上公开竞办,中山大学夺得了2006年全国MPA论坛承办权。
二、 做好常规性工作
1、MPA教育信息交流。全国MPA教指委有三个信息交流渠道或窗
口:①《中国MPA通讯》,不定期出版,每期8-10万字,主要刊登有关MPA教育的文件、领导讲话以及有关讯息,达到既交流又留存档案的目的。今年7月出版《中国MPA通讯》第七期。②工作简报,以经常、及时、新鲜为特点,2004年共出74期,2005年现已出67期。③中国MPA秘书处网站。今年5月增加力量,设一专人负责,版面充实完善。
2、MPA师资培训与研讨。2005年举办6期MPA核心课程师资培训暨研讨班,6所试办院校分别承办:①《政治学》,2005年7月5-6日,吉林大学承办,与会者122人;②《公共管理》,2005年10月19-20日,西安交通大学承办,与会者75人;③《行政法》,2005年10月22-23日,东北大学承办,与会者71人;④《公共政策分析》,2005年10月25-26日,厦门大学承办,与会者105人;⑤《公共经济学》,2005年11月24-25日,南京大学承办,与会者80人;⑥《电子政务与信息技术》,2005年12月5-6日,华中科技大学承办,与会者60人。上述总人次达513人。
培训暨研讨班既有83所MPA试办院校教师参加,也邀请参与和积极申办MPA教育的有关院校教师参加,同时各个承办院校也都让本校相关教师和研究生,包括MPA研究生旁听。参加者普遍认为收获很大,特别是让教同一门课的老师们汇聚到一起交流,非常必要和难得。希望今后强化长效交流机制。而MPA新增院校的教师则感觉是一次集体备课,对怎样教好MPA有了初步经验和信心。培训暨研讨结束后,MPA教指委为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以供将来MPA教育评估时检查。MPA教指委对每期培训均给予经费补贴,参加培训的教师免交培训费甚至食宿费。
3、招生宣传及录取咨询。MPA教指委每年都于7月份考生报名前夕,在中国青年报刊登大幅整版广告,并在新浪网上答疑。今年7月15日,在中国青年报刊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83所MPA试办院校联合招生》,共两版(实际上刊录了81所院校招生简章),对MPA整体形象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广大青年报考生中反应良好。
联考成绩公布后,MPA秘书处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提供的联考成绩数据库及时做出综合分析,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全国MPA的考试成绩情况、生源分布状况、招生录取可供参考的几条分数线等信息传达给各校,并随时对各试办学院校的录取工作给予咨询、指导。
4、合作与交流。MPA教指委每年都组织境外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较有特色的有两项,均是由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邀请,并提供在台费用。①大陆青年学者访问团,一行15人,由MPA教指委委员邓大松(武汉大学)带队,团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海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于2005年9月22日至10月1日赴台交流。②大陆华北地区研究生学术交流团,一行14人,由MPA教指委秘书长朱立言(中国人民大学)带队,团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35岁以下的研究生,于2005年11月5-14日赴台交流。2006年,台湾的MPA及港、澳MPA将更多参加内地MPA的活动。
三、 重点完成的几项任务
1、MPA新增院校的申报评审工作。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授权MPA教指委为新增院校的申报评审工作制订了详细的议事规则与程序,组织全体MPA教指委委员分组对52所申办院校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在国务院学位办行政审批36所试办院校后,于2005年3月29-30日,在广西大学举办新增院校MPA教育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合格方能上岗。参加培训的共96人,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2、MPA教育合格评估方案。本方案七易其稿,开过两次专题会议,经全国MPA教指委原则通过后,又根据大家意见修改并网上公布,于2005年9月份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同时送达教育部研究生与学位教育中心,期望于2006年新一届教指委组成后对首批24所MPA试办院校进行评估。
3、MPA首届优秀论文评选。2005年首届MPA优秀论坛评选,采取首批24所MPA试办院校每校推荐一篇的办法。因中国农业大学弃权,故推选出23篇MPA首届优秀论文。MPA教指委组织专家,从23篇中评选出8篇示范论文,由专家点评结集出版,发到各MPA试办院校,以期对各校MPA研究生撰写论文有所帮助。
4、积极推动MPA案例教学。2005年全国MPA教育研讨会,专门邀请大连理工大学MPA案例专家董大海教授讲授《案例教学的经验与分享》专题,6期MPA核心课程培训暨研讨,也请董大海、王浦劬(北京大学)、刘玉(华中科技大学),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专家重点讲解并演示案例教学。MPA教指委还积极推荐案例教学的教材,并将专家有关MPA教学的经验上MPA秘书处网站供大家浏览。
四、 问题与不足。
MPA教指委特别是秘书处尚有很大的工作空间,问题与不足主要
是:
1、MPA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各校发展不平衡,总体上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精品意识不强。目前MPA教指委特别是秘书处面上的工作多,抓典型、抓具体问题不够,工作不深入、不细致。
2、MPA各试办院校之间良性竞争的机制尚未形成,教指委内部原有的工作分工已不适应当前工作要求。
3、由于MPA新增院校发展较快,为保持入学考试的连续性、稳定性,便于各新增院校组织生源,MPA入学联考改革滞后,延续4年的5门考试课程及考试方法都急待改革。
4、MPA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善,主要是MPA学位不能等同于硕士学历以及职业的关联性问题。
2006年工作要点
在一委两部的领导下,全国MPA教指委2006年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MPA教育质量为中心,在总结经验,克服不足的基础上,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态度把我国MPA教育推向前进。为此,除做好制度化。常规性的工作外,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新一届MPA教指委组成后,研究、完善MPA教指委工作机制,明确内部工作分工,建立必要的专业委员会或工作小组。
2、首批24所MPA试办院校进行评估,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实施,MPA教指委专家参与,有关院校已在做准备。评估合格院校不再称MPA“试办”院校,去掉“试办”二字。
3、开辟MPA教育新形式,提出寒假考试的MPA双证培养模式实施方案(教指委内部对此有不同意见),并综合考虑MPA入学联考改革问题。
4、调整、完善MPA核心课程,如“信息技术与应用”做为核心课程显然已经适应不了现时期的公共管理教育需求。
5、加强MPA教学管理人员(MPA教育办公室、MPA教育中心具体工作人员)的交流,2006年专门召开一次管理人员工作会议。
送: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MPA各试点院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抄:MPA教育相关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