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探索“双教授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图文/深圳大学教育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指出要“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办法》要求 “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鼓励各培养单位密切结合行业发展需要,积极邀请企业、政府机构或行业组织高级技术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举办高层次讲座”,为了强化深圳大学MPA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突出应用性,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努力寻找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路径,采用校外聘请的方式,邀请政府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融入MPA的课程中,探索“双教授课堂”模式。
图1 深圳大学MPA特约教授聘任仪式
一、引入资源,搭建校外特约教授资源库
从2011年招生伊始至2013年12月,深圳大学MPA一直致力于建设校外特约教授资源库,在对政府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结构考察和讲座效果听课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安排,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陆续聘请了11位特约教授,相关情况见表1。
表1 深圳大学MPA特约教授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校外职务 校内职务 1 王 卫 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特约教授 2 马 宏 深圳市妇联主席 特约教授 3 朱迪俭 深圳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 特约教授 4 李永华 深圳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特约教授 5 李 伟 深圳市坪山新区地税局局长 特约教授 6 杨 锋 深圳市应急办副主任 特约教授 7 杨春生 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 特约教授 8 张文辉 武警边防六支队政委 特约教授 9 袁红兵 深圳市福田区国税局局长 特约教授 10 曹赛先 深圳市南山区副区长 特约教授 11 沈荣华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 特约教授 如何将具有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领导与具有良好理论思维的校内教授进行有效融合,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成了摆在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面前一个新的课题。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比较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中众多的教学形式,认为Seminar教学法作为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具有互动性、实践性、激励性、学术性,是一种生动活泼、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学理潜能。采用Seminar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理论强、校外导师实践强的优势,形成1加1大于2的效果。 二、创新模式,探索“双教授课堂”授课形式 从2012年6月开始,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开始尝试“双教授课堂”授课形式。 “双教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研讨中,同时有两位教授参与教学互动和研讨。一位教授来自于MPA课程授课的校内老师,侧重于课堂教学大纲内容的贯穿实施,教学内容的理论分析,研讨内容的逻辑衔接。一位教授来自于MPA在校外公共管理部门聘请的特约教授,侧重于教学内容的实践联接,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生小组研讨结果汇报的点评及分析总结。 图2 校外教授与校内教授一起分析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教学实践看,目前深圳大学MPA“双教授课堂”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学内容的融合,即校内、外教授根据授课主题,分别从实践、理论对该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阐释;二是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深度融合,即校内、外教授在教学内容融合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使得校内、外教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就内容进行互动,还可以实时进入对方的讲课中,将授课变为“演”课,突破传统教学形式以听为主的弊端,从听、看、说、做等方面立体的给学生传授知识、引导思考,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图3 学生前往市应急管理中心实地参访、上课 截止2013年12月,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在4门课程中引入了“双教授课堂”教学模式,共开展8次“双教授”授课,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深圳大学MPA“双教授课堂”开展情况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时间 双教授 授课内容 1 《公共危机管理方法与技能》 2012年5月26日 校内教授张涛 校外教授杨锋 深圳市应急管理现状与措施 (2012级) 2013年6月30日 “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桌面演练(2012级) 2013年10月20日 “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桌面演练(2013级) 2013年11月17日 深圳市应急管理现状与措施 (2013级) 2 《公共经济学》 2013年11月9日 校内教授牟金洲校外教授李伟 校内教授韩终雪 校外教授袁红兵 我国税制改革现状、发展趋势与公共财政 企业家政府理论与公共经济学发展 3 《领导力与领导方法》 2013年11月17日 校内教授宋涛 校外教授王卫 领导情境与权变 4 《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技能训练》 校内教授马敬仁、马欣川、吴海燕 校外教授李永华 竞职演说能力培养与实践
图4 公共经济学校外教授袁红兵、校内教授韩终雪与中心主任宋涛教授
三、总结经验,以“双教授课堂”为抓手提升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总结,深圳大学MPA“双教授课堂”形成了基本的授课模式,为今后在深圳大学MPA其他课程中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教学内容融合式“双教授课堂”授课模式
教学内容的融合“双教授课堂”授课模式,即校内、外教授根据授课主题,分别从实践、理论对该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阐释。这种模式实施的难度较小,适合初次进行“双教授课堂”时使用,其基本授课模式如下:
2.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深度融合式“双教授课堂”授课模式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深度融合,即校内、外教授在教学内容融合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使得校内、外教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就内容进行互动,还可以实时进入对方的讲课中,将授课变为“演”课。这种模式实施难度较大,适合有过一定配合基础的校内外教授进行”双教授课堂”时使用,其基本授课模式如下: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深度融合的“双教授”授课模式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授课内容编写授课脚本
因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深度融合的“双教授”授课模式不仅在内容上“双教授”要进行互动,在角色上也需要进行互换,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过科学设计和精心准备,所以需要在课前根据授课内容编写脚本。
第二步,根据授课需要,确定校内外教授的角色
根据双方特约教授的特长,确定校外教授为角色A,校内教授为角色B。
第三步,进行授课内容设计与演练
图5
根据双方担任的角色和课程内容需要进行授课内容设计:
(1)基础理论研究总结部分(此部分主讲为B,辅讲为A):主讲B介绍相关基础理论(约25分钟);辅讲A根据理论提出现实案例予以解释、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对此进行点评(约15分钟);主讲B根据理论,结合A的实践经验,总结理论与现实符合度(约5分钟)。
(2)案例分析(此部分主讲为A,辅讲为B):辅讲B就相关基础理论中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部分进行深入解释(约10分钟);主讲A根据实践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学生互动,以实践案例支撑B讲授的理论,启发学生思考(约40分钟)。
(3)案例分组研讨(此部分主讲为A,辅讲为B):将学生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现场分组,以“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小组发言、集中点评”的形式,设置与此次课程讲授理论相关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讨论,并逐个小组上台发言,发言后由主讲A逐个点评(约60分钟)。
第四步,课后效果总结及改进:授课完成后,对学生进行测评,掌握课程授课效果,并注重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改进不足,形成经验,为后期更加深入的开展“双教授课堂”教学积累经验。
图6
2013年11月17日,在《领导力与领导方法》课程上,王卫教授和宋涛教授经过二个星期的准备,初次尝试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深度融合式“双教授”授课模式,不仅丰富了深圳大学MPA“双教授课堂”的形式、内容,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3级MPA学生张婕妤在听完《领导力与领导方法》的“双教授”课程后表示“这样的授课形式不仅新颖,而且效果非常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我感觉提升很快,希望中心今后多采用这样的形式给我们授课,我们也乐于接受。”
MPA“双教授课堂”以校内外教师合作形式,实现理论分析与实践指导的衔接与互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优胜力,更是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3A”(“3A”即能力(Ability)培养、态度(Attitude)熏陶、成就(Achievement)激励)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将继续围绕“能力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创新、授课形式创新,在全国教指委及其他兄弟院校的帮助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努力把深圳大学MPA办好、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