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案例建设国际研讨会圆桌论坛(二)嘉宾精彩观点
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共同指导下,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案例建设国际研讨会(2022)于9月1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设开幕式、案例建设成果发布仪式、大会报告、平行论坛四个板块。
本次研讨会共设两个圆桌论坛。圆桌论坛(二)围绕案例建设和案例使用进行研讨,由案例专家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主持,案例专家委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唐继卫,案例专家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案例专家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主编杨开峰,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农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章文光参与讨论。
刘俏:第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案例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案例建设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建设内容越来越丰富。现阶段开展中国特色案例建设的核心、重点是什么?中国案例建设未来走什么样的道路?
唐继卫:近十年,中国案例建设,特别是专业学位案例建设和教学取得长足发展。在推进案例建设工作中,政府发挥着领导作用,出台政策、设置项目、投入资金、建设平台,社会各机构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下一步,将在绩效评价、职称评审等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引导,以更大力度支持相关高校、学者、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案例建设,特别是鼓励研究生教育战线的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案例开发编写、教学使用等工作中。
吴晓求:推动中国特色案例建设,需要多方合作,形成合力。一是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指引,充分发挥各专业学位教指委在标准制定上的作用;二是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在社科基金形态中增设案例发展基金,激励教师学者对案例调研、制作;三是发挥各个教指委作用,督促各培养单位支持案例工作,推动案例发展。
刘俏:第二个问题,案例使用是发挥案例教学育人作用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管理、经济领域,使用案例教学在部分学校已成为新常态,但也存在老师不会用案例,排斥使用案例教学的情况。您认为,影响案例教学或使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鼓励更多教师投入案例教学?
杨开峰:首先,要转变教师观点,让教师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开展案例教学对整个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要把故事写好、讲好,把案例背后的学理、理论、概念构建出来。其次,要有具体举措,例如设立专门资金,开设专门项目,职称评审上在同等条件下予以考虑。再次,要开展全国性典型案例选树、全国性案例教学培训,支持资源共享,既提升老师的积极性,又降低老师开展案例教学的难度。
吴晓求: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的核心有三点:第一,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一般特点,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供选择。第二,教师应当对案例充分了解,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对现实的把握。第三,案例教学应当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对不同性质的案例采取分组教学、问卷等不同组织形式。总之,好的案例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章文光:首先应激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内生动力,产生案例开发的项目需求,再结合政策资金支持,形成案例教学的成品,即俗话讲“你有故事我有酒”;其次,案例源自实践,案例建设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实践,在这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有过一些探索,与20余个国家贫困县开展战略合作,要求老师在寒暑假带领学生实践一到两周,事实证明实践对于成果产出作用巨大。
唐继卫: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案例为载体推动教育理念转变,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再者要建设相应激励机制,在学位授权审核、国家级教材评审、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方面,给予案例更多支持和考虑;最后要建好优质资源展示与交流平台,将更多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意义的优质案例纳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研究生教育板块中,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互通。
刘俏:第三个问题,各位嘉宾对中国特色案例建设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建议?
杨开峰:本次案例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的非常及时、非常重要、非常成功。期待下一次能够线下召开,深入推进相关讨论,取得更大成果。期待在涉及到案例组织与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寻求更多国际对话,相互借鉴成熟经验。
章文光:目前我们已将案例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牵头,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的案例建设结构已经形成。建议尽快推动落实将案例建设与案例研究纳入相关基金和课题方向中,以便激励广大教师学者投入案例开发和编写中。
吴晓求:第一,建议研究生司出台明确的文件,指导案例成果的认定标准问题。第二,建议社科基金项目中拿出部分资金支持案例研究及相关课题。第三,建议下次案例建设国际研讨会线下召开,欢迎更多专家学者积极讨论贡献智慧。
(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