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案例建设国际研讨会系列报道之(五):“案例研究——探索·创新”平行论坛报告嘉宾精彩观点

首届中国案例建设国际研讨会系列报道之(五):

“案例研究——探索·创新”平行论坛报告嘉宾精彩观点

       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共同指导下,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案例建设国际研讨会(2022)于9月1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设开幕式、案例建设成果发布仪式、大会报告、平行论坛四个板块。

image-20230210164217-1

        大会共设两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案例研究、案例传播、案例建设、案例使用进行研讨,“案例研究——探索·创新”平行论坛由案例专家委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评论》主编朱旭峰主持。

image-20230210164243-2

       毛基业表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管理学研究都是使用演绎法进行理论构建,再用大样本数据进行检验,应考虑更多使用归纳法从实践中构建新理论。当今中国有很多全球范围内的最佳实践,通过案例研究提出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处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案例研究中最常见的是单案例研究,也是最适合通过“讲故事”提炼新洞见的方法。案例研究没有变量数量的限制,也没有问卷的限制,便于对情境的影响进行充分描述,也特别适合解构现象的动态演进过程。他具体引用一个非营利组织由于细微的偶然事件引发的缓慢变化,最终促成全方位深刻组织变革的例子,说明做好单案例研究本质上有三个关键要素(故事、对话和概念化,SDC):第一步,要讲一个好的、有趣、独特、具有启发、甚至反直觉的故事。第二步,要跟理论深度对话,找到如何继承、拓展或者颠覆已有理论,把“便利样本”变成理论抽样。第三步,要将故事概念化,超脱就事论事;从杂乱无章的质性数据中提炼出概念及其关系。与大样本量化研究一样,案例研究最重要的任务是作出理论贡献,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摆正现象和理论的关系。案例研究者要明确与哪一个理论对话,避免自说自话;并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得到新理论(新概念和关系),提供从数据到理论的完整证据链。

image-20230210164329-3

       Danny Quah指出,案例研究目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参与案例制作的教师很多,但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案例的仅占50%;二是对于新兴成立的案例研究机构来说,标准设立十分关键,其对案例使用和持续性案例研究产生极大影响。对此,Danny Quah也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要将案例使用融入到本地环境中去;二是要联合其他机构或政府部门积极借鉴历史经验;三是要运用新的富媒体学习技术,结合多样的媒体形式使用案例研究;四是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机构优势,如科研实力较强但实际案例研究时间较短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就积极与其他机构合作,在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的同时,借助其他机构的比较优势;五是要开展全机构合作,如进行国际关系问题的案例研究时,应不局限于仅与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合作,而应尽可能多地让思考过该问题的利益相关群体参与其中,开展整体合作。

image-20230210164350-4

       欧阳桃花谈到,中国的管理实践创新的速度远远超过理论,很多方面产生了世界级的现象。这些世界级现象为案例研究带来丰沃土壤,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她以盾构机案例举例,说明传统的案例研究范式和“国之重器”进行匹配有一定难度,一方面案例故事复杂度高,是涉及多主体与多目标的系统工程,难以用某个理论视角或者概念直接诠释,另一方面先入为主带着某个理论“眼镜”去审示复杂系统工程案例,会有“削足适履”感,使对案例的分析落入“俗套”。她提出,不同于传统案例研究的研究范式和论文格式,案例研究首先应回到故事中,贴着故事找理论。通过故事找到故事背后的学理逻辑、归纳一套理论,并将其与世界主流理论进行对话,讲出中国话语体系的管理理论。她认为,实践和理论之间是一个动态关系,需要一定条件才可以变化,研究者应当用自己的身、心、命投入到对案例企业的观察当中,从而感受现象、理论以及其中的美妙变化。

image-20230210164424-5

       郁建兴指出,案例研究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理论导向,一种应用导向。在应用导向的案例中,案例是研究的对象,理论是分析的工具,其贡献在于对普遍性难题提供解决对策。在理论导向的案例中,案例研究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实现理论创新。他认为,应用导向案例研究是理论导向案例研究的基础,解读中国治理实践,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做到四点:一是审慎应用概念。建构在西方历史经验基础上的概念理论,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应避免生搬硬套,要关注对中国本身的理解。二是重视总体把握。要避免碎片化应用既定概念,综合全面对中国治理复杂的语境进行考察,规避“空洞化”的社会科学研究。三是无需操之过急。郁建兴强调,与主流学科的接轨不能建立在中国与其他国家高度相似的先决假定之上,而需专注于中国的翔实分析。四是坚持守正创新。在深入理解中国之治,准确把握普遍理论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从西学东渐向守正创新转变,要基于中国实践发展普遍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image-20230210164450-6

       蔡洪滨指出,经济和管理学科最重要的特点是理论必须和实践结合。对于科研人员,案例可以多方面帮助他们的学术研究,对于管理和经济学科的发展而言,案例能促进理论与现实相联系,更好为现实服务。要让案例研究发挥出最佳效果,需要克服一些瓶颈:一是资源瓶颈,要聘请教授以及有经验的案例编撰人员,还要与业界保持密切联系;二是能力瓶颈,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提升应用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授课技巧,学院需要通过鼓励、支持、培训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克服能力瓶颈;三是时效性瓶颈,案例都是基于过去市场环境下的商业决策,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些年代久远的案例会失去时效性;四是适用性瓶颈,以哈佛为代表的欧美商学院,绝大部分案例以欧美企业的商业和社会文化环境为背景,在教学中学生对本地案例有强烈需求,然而高质量的中国和亚洲案例仍不能满足需要。他表示,港大在推动案例建设工作中,一是要持续系统开发高质量的中国案例,二是要拓展数字化时代的新案例研究,三是要更加积极和内地企业、兄弟院校紧密合作,共同促进中国案例研究发展。

(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