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王丛虎教授)—全国MPA核心课程“宪法与行政法”教学与案例研讨会

2022年10月29日至30日,由全国MPA教指委主办的“全国MPA核心课程‘宪法与行政法’教学与案例研讨会”在线上顺利举办。

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丛虎教授以“MPA《宪法与行政法》讲授体会与思考”为题,结合自身20年的《宪法与行政法》课程的教学经历、教学思考和心路历程,针对MPA在职学习的特点和大多数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公共管理专业角度,围绕教学目的及实现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方法及途径以及教学检验及考核四个方面构建起了《宪法与行政法》这门课如何来上的模板。

在教学目的及实现方面,王教授提出了四个一的目标”:要培养一个意识,即证据意识和法律意识;一个思维,即行政法逻辑思维;一个能力,即案例分析及实际处置能力;一个公共管理研究素养,即通过行政法律纠纷及其解决实践来培养其与公共管理理论对接、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素养及能力。他提出可以通过案例讨论中的提问与归纳、主体-行为-合法性-责任四步法训练、角色模拟及辩论对抗和案例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建议等方式来实现,并为老师们提供了参考书目。

在教学内容及安排上,王教授将内容分为了宪法及行政法概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和行政救济四大模块,并列出了每个模块授课的建议时长、每个模块下要讲授的重要知识点以及一些可以运用的案例。

在教学方法及途径方面,王教授提出了“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他认为,首先要进行简要且有选择的知识讲授,比如行政行为合法性要件,这是一个枢纽,承接前后知识的重点讲授的内容。其次,要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上的案例、展示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判例,针对相关知识点,包括主体、行为、合法性以及证据问题进行分析。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个人发言+老师提问+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在个人发言时,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发言质量和发言次数;在提问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打开学生的思路和讨论的局面;在分组讨论环节,老师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讨论之中,可以借助轮流发言的方式来保证;要让学生进入角色,真正以某个视角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为进行讨论和辩论,并帮助学生去找法律依据、找事实依据、找基础理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力。最后,要进行案例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回归到如何解决问题,要从政府的视角出发,回归公共管理领域,分析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检验及考核方面,王教授提出要从实践能力和公共管理视角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他认为,教学检验的有五个指标,即证据意识、法律法规意识、行政行为识别能力、司法文书写作能力和提出对策建议的能力。考核主要分为平时和期末两个方面,平时包括出勤、发言、参与小组讨论三个方面,期末原则应采取开卷考试,可以让学生撰写司法文书,以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进行案例的法理分析,以考核其对宪法与行政法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法律思维的养成情况;让学生分析法律案例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以考核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image-20221130125727-1

嘉  宾  简  介 

王丛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评论员、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公共采购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主要研究国家治理、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法治、廉洁政府等问题,在《中国行政管理》、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150多篇学术论文,并有200多篇报纸杂志文章。主持或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中央部委课题30多项。撰写的内参获得副国级以上国家领导人10多次批示。

自200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于MPA的《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管理案例编写与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模式。先后主编或参与编写《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MPA版)》、《公共管理导引及案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教材,主持翻译有《政治体制中的行政法》、《公共管理法律案例分析》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