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进课堂,案例不迷茫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分析”课堂纪实

    20193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在核心课程“公共政策分析”课堂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优秀案例展示,MPA学员用剧目形式展示案例。

    此次展示,是为了让MPA学员深度挖掘身边的真实案例,运用公共管理尤其是公共政策的理论分析案例,以达到深入理解理论的目的;同时,也是锻炼MPA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本次展示的学员是2018级的MPA学生,全班分成十组,每组展示30分钟,每位成员都参与展示。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分工讲述,有角色扮演,有情景模拟,有表演话剧。

    案例《精准扶贫中的那些事儿》,案例故事采用短剧的形式,分别用四个场景展开。

场景一:来自全镇战斗力最强女人的烦恼

图片1.jpg

    吕晓沛,去年刚被提拔为A镇副镇长,五加二白加黑,一个月回家几趟都数的过来。尤其最近镇里财政异常紧张,想出点成绩来还得先从自己家里垫资,工作家庭难兼顾。

场景二:黑灯瞎火的B

场景二1.jpg

    吕镇长,在全省范围内的精准扶贫大排查工作中,确定了9纳入贫困户的家庭,却被省里调查出来有2户人家不符合规定,于是,连夜带小冯去进行核实。

场景三:老金家

场景三1.jpg

    老金家,女儿金杨杨读研之前考上M县的特岗教师,最后考上研究生就辞职了,但是辞职期间,学校希望金杨杨毕业后再回去工作,就没有停发的工资,而是和签订了协议,而且,一家人都是指望这点工资生活

场景四:老李家

场景四1.jpg

    李娟娟名字被以前的公司注册使用,注册的公司一直没有办理注销登记,信息一直在工商系统挂着

    面对两户特殊情况,吕镇长汇报并核查。同时也有自己的困惑:扶贫工作中,基层干部一方面己完全按照文件要求执行,没有半点马虎;还差点落个追责的结果。另一方面,两家贫困户是“真贫困”,只是因为考核指标和现实的错位导致了“不符合”上级要求,到底该不该取消贫困户的待遇?这是个难题。

 

    在案例展示中,每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有主持人,有旁白,有各色人等,人物形象鲜明,将人物演的活灵活现,让扮演者可以换位思考,更加深刻地体会案例当事人的决策困境。同时,短剧的生动活泼,让观看者更容易理解案例冲突。最后,案例运用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进行分析,明确政策执行的目标,政策执行的效果。

 

    除此之外,案例《房屋拆迁补偿》,描述政府规划拆迁引发刘庄村村民热议,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支持拆迁的村民、不支持拆迁的居民、政府和开发商,将各方的观点表达出来,针锋相对,态度鲜明。案例分析部分,同学们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深度剖析拆迁中的各方,运用决策者的思维理论分析政策出台决策者的一些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兼MPA教育中心主任蔡礼强教授在展示之后对案例进行了点评,积极肯定了同学们以剧目展示案例的方式。

    案例展示是一次案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极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他们自导自演的剧目,把案例学习推向了新的高度。通过这样的形式,MPA学员既可以走进问题分析现实,又可以跳出问题解决现实,提升对公共精神的思考。